
香港最近出現了一些很有勁的片子, 之前有一部由何超儀投資的《維多利亞壹號》(彭浩翔導演),
以程度來說算是香港的CLUT片,但在CLUT這名字從西方傳來之前,早就有殘殺式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在變態的程度來說,的確是很有潛力的。
何超儀再度投資本片的製作,並且男主角麥浚龍參與了本片的編劇與監製,
進而成為第七屆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開場電影,講述一個愛情故事,
副標:A Love story,但無意指涉何者為惡,一切只是陰錯陽差的執念。
我喜歡像這樣劇本述事的結構,故事從幾樁慘絕人寰的孕婦剖肚取嬰的凶殺案開始,
除了片頭一場活活勒斃的一鏡到底長鏡頭顯示凶手殺人手法的土法煉鋼,
有許多沒有直接拍攝過程的鏡頭,只告訴觀眾結果,但卻不減驚悚程度。
凶手角色的立場翻轉表現也是相當精彩,
麥浚龍因此得2011富川國際奇幻影展最佳男主角的殊榮,
如同海報上寫的「復仇的一刻,誰是受害者?」
要觀眾去想想,復仇本身就是受害立場的翻轉。
觀眾很單純,基本上就是二分法,非善即惡,
殺人的就是壞蛋,被虐殺的好可憐,到底是誰這麼狠,懸疑感就會浮現,
但隨著劇情的開展,觀眾漸漸了解到為什麼要復仇,特別是法律無法解決的,
真是讓人不禁覺得這些人真是死有餘辜,說到底,觀眾的意志還是粗淺的,容易被操弄的,
而也因為這樣,這復仇精神背後的一體兩面,才值得探討。
就像《追殺比爾》復仇到最後竟然雙方和解了,最棒的復仇也許就是活得更好,
但顯然劇中的人物都沒有這個機會,因此編導在最後安排了一個寧靜和樂的畫面,
補償這個悲劇,或你要說慘劇也可以。
麥浚龍在這部片裡面被折磨的很慘,蒼井空則很幸運有一個很適合她的角色,
兩個位在社會地位底層的角色,因為平凡的愛情而偉大。
全片分為五個章節,以一種朗頒詩篇的方式,鏡頭呈現時而直接時而間接
麥浚龍以單手被吊起的極限狀態,被迫觀賞蒼井空遭受淩辱的場面,
更是踐踏道德倫理,極其殘忍,一遍又一遍的輪暴,
那衝擊感受其實也不亞於剖腹取嬰。
片中針對蒼井空所飾演的弱智女孩,想來應該也是對她演技、語言的解套方式,
角色背景並未著墨太多,但在故事篇幅當中仍然安排了許多情感連結的橋段,
而這些段落也撐起了男女主角行動的合理性與角色深度,
總之就是你在"純愛"電影會看到的男女主角交往的情節,更襯托出現實情節悲滄感。
也藏了宗教式的傳道意涵,提醒觀眾自問到底「看到了什麼」、「想看到什麼」,
復仇嗎?和解嗎?好像無論如何都難以挽回當時的錯誤,
特別最後一段談論到為首的惡棍最後竟成了教化孩子們的宗教家,
滿口仁義道德卻對真相避重就輕,男主角在一群孩子們面前殺了宗教家,
此刻復仇者和被復仇者的角色立場再次翻轉,直至死亡才能和解。
那段畫面處理得有點像《香水》的結尾戲,葛奴乙從人間消失的段落,
數十個孩子一擁而上,消滅了復仇者。
片子尾聲的那段如夢境般寧靜的段落,有人解讀若麥浚龍(陳杰)沒有復仇,
將和蒼井空(張穎)過著那樣的日子,平靜恬淡的森林景緻,但除了前段補償性的見解,
我倒覺得這也象徵了完成心願、天堂團圓的寧靜,縱使失去生命,也要復仇。
蒼井空(張穎)不全然是傻的,她還知道在麥浚龍(陳杰)被補後,剖開自己的肚子幫他開罪,
但為何麥浚龍(陳杰)這麼輕易的就被補,或蒼井空(張穎)為何這麼容易離開精神病院,
又能懷著歹人的孩子,這些算是劇本的小小缺點。
瑕不掩瑜,不減本片的視覺強度,看完後將非常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