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趕著跟大家擠在一伙兒進戲院,卻正好這週颱風來打攪,
心想再拖下去大概就看不成了,便趁著晚上天氣好轉去看,
這部片我真心認為值得多看個幾次。
李安的電影我認為未必要進戲院看,但一定要看,
尤其極為細緻的劇情、台詞、表情和鏡頭,可以說是沒有半點浪費,
每多看一次就能得到領會愈多。
當然看文藝片就睡著的人例外,昨天去看,有人睡著就算了,
還睡到打呼到全場都聽見就太不應該了。(搖頭)
去看過這部片事先實在不應該先看過張奶奶的原著,
但我想就算事前對原著毫無知悉,看這部電影也就足夠了,
足以感受到張愛玲想要表達的,關於男女之間的詭計多端,
關於這部片裡的男女奇情,請看這位網友Tiffany已經描述的入木三分,
但在我心裡並不認為只是這樣子而已。
王佳芝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跟同學賴秀金描述易先生說"跟想像的不一樣",
到底她想像中的易先生是什麼樣子的呢?一個漢奸,一個在時代當中永遠存在的走狗,
他的樣子也許並不是想像中令人生厭,
梁朝偉的演技更加深了易先生的內容,這個角色頓時豐滿起來,
他的眼中滿溢著孤獨和恐懼,是前所未見的梁朝偉,
張愛玲僅在字裡行間輕描淡寫的易先生,
透過梁朝偉的樣子活生生的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不只是王佳芝,我覺得任何有野心的女人想要征服的就是像這樣的男人,
具有力量,殘忍,偉大可是卻相對脆弱的男人,
只把弱點曝露給值得他相信的人的男人。
於是易先生便在王佳芝的心裡深了根。
如果易先生有多麼黑暗,在光亮處的鄺裕民便有多麼蒼白,
這兩者極端在王佳芝心裡掙扎著,但她的心早在獻身給梁潤生的那時候被硬生生的打碎,
「他們都是一樣的。」張愛玲這麼說著王佳芝心裡的鄺裕民,
那個只憑熱血便能咬牙上刀尖的無知青春,
那個三年就迅速凋零的花樣年華,
以致於她只能投入易先生黑暗的懷抱裡。
23歲,畢竟還是很年輕,要說什麼心機,
我覺得王佳芝忍受著想愛卻不能愛的煎熬還比較痛苦。
戲終了,憑著始終濕潤的眼眶,我確定易先生深愛著王佳芝,
但在清晨的石場面對著死亡的王佳芝,我卻不確定是否真的愛易先生。
這兩個人是否真的心靈相通,
因為一枚戒指證明著男人對於女人的示好,女人的愛情似乎稍微俗氣了一點,
但這世界,不就是如此?
讓終日猜疑的易先生能夠信任,我想這是王佳芝深陷動情的起因,
這之後的易先生,想必再也不能夠相信任何人了。
接下來談談其他演員,
最令人驚訝的就是鄺裕民-王力宏,那口標準的國語真令人驚訝,
加上經過李安的要求,要左撇子的他開始使用右手練習書法,
朗頌唐詩,矯正發音,
結果是令人驚喜的,雖然這不是他第一部電影,
但從這部片才開始真正有演戲的感覺,
真的是一個認真的演員。
再來就是易太太,
這個角色是原著較沒有多提到的角色,
重點是放在為何她明知道有愛國學生想要刺殺他先生,
先生跟牌搭子搞三捻七,卻為何要當作不知道。
這是一門官太太,還有正房太太的哲學,
我想只要是結婚做了太太,都必須要了解這門學問。
在片末易先生坐在王佳芝曾經睡過的床,眼中含淚,
易太太看見了卻還能轉過身去不再多問,
那世道及人情是這樣的漫不經心,
王佳芝再怎麼個,就只是一個牌搭子一個外人而已。
易先生已經永久地失去了這個紅粉知己,一個他曾經信賴的人,
短暫的沐浴在光亮之後,又要回到他恐懼的黑暗之中,
這部片處處象徵指事,關於演員之間的對話,字字珠磯,值得反覆思量,
看完這部片子,會有一種心痛及失落的感覺,
那是關於愛情,關於信任,關於責任的一切,
雖然它是我們人生當中的重要課程,可惜它很難說的出口。
最後,雖然我也是高雄人,我也覺得高雄人的笑點有怪。
例如在眾學生合力殺了老曹的片段,呈現了一種殘忍感,
幾個青年學子借由殺人證明自己成了事,
你一刀我一刀,帶著驚嚇害怕,顫抖著一起殺了老曹。
過程沒有一點英勇利落,象徵這場角色扮演的謀刺是多麼的可笑幼稚,
而為了熱情和愛情的王佳芝又有多麼傻氣。
於是這整場戲彷彿成了一場鬧劇。
啊 ,對了,關於大家都很在意的床戲,
三場主要的床戲都有其象徵的意義,再者,李安真的滿厲害的,
如何能把這麼露骨的床戲拍得一點都不見情色,只見心痛。
於是床戲不只是證明男女之間的感情深到多少程度,更再加深男女在雙方情感地位的表現。
第一場床戲,王佳芝膽敢還易先生還未信任她的時候挑逗,因此他們有了一場暴力的性,
第二場床戲,易先生了解王佳芝是愛他的,耐心的等著他,只擔心他外邊有女人,因此他們有了一場繾綣的深刻的性。
第三場床戲,他們的信任更加深沉,因此易先生讓王佳芝位居上位。
這裡所有的性,都帶著熱烈的心痛。
心痛什麼呢?
心痛沒有明天,心痛這場黑暗的愛情,充滿了肅殺之氣。
太多了,太多片段可以附會傳說,這部片子字字珠璣。
自由時報副刊一連兩天刊登了知名影評藍祖蔚專訪色戒編劇王蕙玲, 內容真是引人入勝-色戒:專訪王蕙玲
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一山過了又一山-李安,色戒,斷背山,
會對李安的成就有進一步新的體認。